北大医学
在北京大学的领导下,北大医学坚持面向世界一流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团队建设,打造创新人才新高地。北大医学现有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00余人,同时,通过北京大学博雅人才体系、北大医学人才体系,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支持和激励。北大医学全面推行教师分系列管理,实施以教研系列Tenure-Track制度为核心的教师聘用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勇于挑战前沿医学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保障北大医学教学科研事业高水平发展。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大医学的基础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个学科进入A类,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排名第一。新一轮“双一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中西医结合8大学科全面推进建设,并确定了“7+5”的顶尖学科(群)方向的发展布局。北大医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北大医学将进一步着眼世界、推动顶尖学科建设,深化交叉、助力高峰学科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不断增强北大医学学科核心竞争力和示范引领作用。
北大医学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医学中心,69个省部级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近2年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获批独立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参与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原有的药学国重顺利通过重组;新获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省部级基地4个,有力支撑北大医学的有组织科技创新。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1931年,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1985年6月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部分。经过80多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今天拥有180多名教职工,学科门类齐全,在校各类学生近千人的在国内最具实力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学院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遍布国内外,大多数成为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管理及医学教育等领域的中坚和骨干。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有十个系、两个研究所、一个研究中心、一个研究院共十四个实体,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妇幼卫生学系、毒理学系、卫生政策与管理系、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全球卫生学系、卫生检验学系、生物统计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首都卫生与健康发展研究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暨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配伍解毒重点研究室、北京市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大疾病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学院有循证医学中心、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心、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老年健康服务研究中心、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研究中心。
截至2024年3月31日,我院有各类人员259人,在编教职工189人,全职博导98人(学科112)。其中,正高(教师)52人,副高(教师)72人,讲师、助理研究员(教师)23人,教辅27人,行政管理人员15人,在站博士后40人,非事业编制人员30人。其中,具有英国皇家医学院公共卫生院院士兼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韩启德、徐建国、王军志三位院士在本院招生。另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7人,国自然优青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始建于1950年,曾用名“北京医学院卫生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创始人为俞锡璇教授,1977~1988年期间,宋圃菊教授任系主任:1988~2001年期间,刘毅教授任系主任:2001~2016年期间,李勇教授任系主任。2016~2024年期间,马冠生教授任系主任。2025年起,黄涛教授任系主任。
我系是国内首批保健食品毒理学和功能学检验机构,组建的“北京大学营养与保健食品评价中心”目前已通过国家资质认定。我系目前也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营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的挂靠单位。我系成立了“科技部中阿乳类与代谢健康联合实验室”、还分别与国内7家知名企业成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学系老师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重大课题、国际合作等多项国家级纵向研究项目。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学优秀奖等称号。迄今为止,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人员累计500余名。
师资队伍:现有各类人员1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3人、研究技术系列助理研究员1人、教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名、国家级人才青年项目入选者2名,多名教师获得省部级/学会一、二等奖。另外北京大学3家综合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共21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3人。
研究方向:(1)老年营养与慢病防控;(2)妇幼与儿童营养;(3)营养流行病学与生活方式干预;(4)营养支持与功能食品开发;(5)营养教育与促进;(6)食物与营养政策;(7)临床营养等。
与我们联系
我们诚挚的邀请海内外优秀青年加入北大营养大家庭!有意者请联系黄老师huangtao@b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