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研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研究团队 -> 正文

食品安全(王军波、徐美虹团队)

团队负责人:王军波

联系方式:bmuwjbxy@bjmu.edu.cn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毒理

研究背景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安全性评价与毒理学研究,围绕生物育种产品、食品安全、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安全性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生物育种产品及其潜在的未知风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毒性评价方法在筛选复杂化合物毒性方面存在局限,因此,构建高效、科学、精准的毒性筛选体系已成为迫切需求。

关键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1.生物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

    依托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3ZD0406305),团队正构建未知风险替代毒性筛选体系,探索精准、高通量的毒性筛查新方法,以填补现有安全性评价体系的空白。

    在“十二五”重点项目(2011ZX0811-005)和“十一五”重点项目(2008ZX0811-005)的支持下,团队建立了特殊毒性评价技术,并成功应用于生物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特别是在生殖发育毒性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方法体系,为新型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产品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自承担“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以来,团队长期关注食品及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价,围绕关键成分的毒性机制、复合污染的健康影响及食品安全性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团队构建了从基础毒理学研究到风险评估和法规标准制定的完整研究体系,为食品安全管理和行业规范提供了科学支撑。

3.粮谷类霉菌毒素联合作用研究

    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粮谷类食品容易受到镰刀菌毒素(如呕吐毒素、伏马毒素)和链格孢菌毒素(如Alternariol A及其衍生物)的联合污染。传统的毒性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毒素的暴露,而实际食品环境中,霉菌毒素往往是复合污染,可能存在协同、拮抗或加和效应。

    本团队构建了粮谷类霉菌毒素的联合作用模式,结合细胞毒理学、动物实验及组学技术,系统解析多种毒素间的相互作用及潜在的健康风险。研究发现,不同霉菌毒素的联合作用可能导致氧化应激增强、DNA损伤加重以及细胞自噬失调,从而增加对肝脏、肠道和神经系统的毒害效应。

    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多毒素共暴露的风险评估方法,探索基于多组学和计算毒理学的预测模型,为食品污染物的安全限量制定和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4.光敏材料安全性评价

    针对新兴光敏材料的安全性问题,团队系统研究了其在不同暴露条件下的毒性效应。研究发现,光敏材料在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下可能产生活性氧(ROS),诱导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尤其对皮肤和眼部组织存在潜在风险。此外,不同类型的光敏材料在食品包装和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尚存争议,团队正致力于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估体系,以指导相关材料的合理应用。

未来规划

1. 持续优化生物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结合组学技术与计算毒理学,推动新型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监管。

2. 拓展替代毒性筛选方法的应用范围,探索细胞建模、类器官及多组学集成评价,提升毒性预测的准确性。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全球食品安全与生物安全研究机构建立深度联系,推动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国际化应用。

4. 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国家食品安全、生物育种及材料安全领域的政策制定与监管实施。

著作

1.Mitochondrial Damage and Associated Combined Toxicity Induced by Deoxynivalenol and Alternaria Toxins Co-exposure. Food Chemistry 2024, 465,142064

2.Effects of transgenic Bacillus Thuringiensis maize (2A-7)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rat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21;158:112694

3.Effects of 90-Day Feeding of Transgenic Maize BT799 on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in Male Wistar Rat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5;12(12):15309-20.

4.利用全胚胎和微团细胞培养模型评价Cry1Ab 蛋白的发育毒性. 中国食物与营养, 已接收待发表

5.基于食品监督抽检数据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预.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4,40(03):321-329.

6.利用胚胎干细胞骨分化实验评价Cry1Ab蛋白的发育毒性. 食品与药品,2024,26(02):97-102.

7.基于胚胎干细胞模型的Cry1Ab蛋白发育毒性.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56(02):213-222.

8.基因工程玉米Bt799对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及腭板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1,32(04):343-349.

9.Bt-799玉米对Wistar大鼠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09):63-67.

10.欧洲食物安全:食物和膳食中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友情链接

Friendly link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